《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将于5月1日起实施---2007年4月19日
记者从农业部新闻办公室获悉,《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将于2007年5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明确规定,国家强制免疫用生物制品由政府组织生产、采购和分发,对非国家强制免疫用生物制品实行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同时对兽用生物制品分类管理、监督职责等也进行了明确规定。兽用生物制品质量关系到动物疫病防控,关系到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关系到食品卫生安全,关系到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安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新修订《兽药管理条例》,农业部经反复调研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发布新的《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该办法的发布实施,对于深入贯彻《兽药管理条例》,加强兽用生物制品管理,保证兽用生物制品质量,保障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顺利进行,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总结了当前兽药管理实践经验,借鉴国外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成功做法,为强化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出台一系列新规定和新管理措施。一是实行兽用生物制品分类管理制度。根据区别对待、从严管理要求,办法规定兽用生物制品分为国家强制免疫用生物制品和非国家强制免疫计划所需生物制品,设置了不同监管条件,重点强化国家强制免疫用生物制品监管。二是国家强制免
内蒙古大小畜产仔率成活率均高于去年同期---2007年4月19日
截至目前内蒙古今年畜牧业接羔保育工作已经过半,大小畜产仔率、成活率均高于去年同期,生产形势较好。据了解,全区大小畜产仔2850万头(只),同比增加67.2万头(只)。其中,成活2793.3万头(只),同比增加62.9万头(只)。仔畜成活率98%,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今年畜牧业接羔保育生产形势较好的原因主要有:去年全区大小畜基础母畜存栏增幅较大;部分盟市小尾寒羊发展迅速;全区各地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为养而种、为牧而农的战略正在得到落实,棚圈建设、饲草料种植和贮备工作再上新台阶。但由于3月份个别盟市出现过几次连续降雪,接羔保育工作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无锡“四措并举”强化兽药GMP监管--2007年4月19日
兽药GMP是“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它是规范兽药生产必须执行的基本准则,是兽药国际贸易的互换通行证,也是兽药管理部门对兽药生产企业及兽药产品实施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市现有兽药GMP生产企业十家,其中:原料药企业一家、生物制品企业一家、畜禽水产药及消毒剂企业八家。近年来,根据省厅关于“尽快做大做强我省兽药GMP企业板块”和“确保兽药质量安全有效”等一系列要求,我局坚持强化发展意识和监管意识,坚持行政许可与日常监管并重,坚持技术指导与营造环境相结合,对兽药GMP生产与管理做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兽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兽药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业的持续增效和农民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动物性产品的质量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此,我局把对兽药GMP企业的监管和确保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市(县)两级农林部门都建立实行了分管局长亲自抓、职能部门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并将药政管理工作列入了职能部门年度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作为创建“文明处室”和年度考评的一项重要指标。二、坚持日常监管,确保规范生产根
我国猪“高热病”研究获得重要进展--2007年4月20日
近日,农业部会同有关单位的专家对猪“高热病”进行了进一步研讨。专家认为,我国在猪“高热病”的研究及诊断试剂、疫苗研制等防控技术方面已取得了重要进展。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猪“高热病”疫情,对生猪养殖业造成很大损失。对此,农业部高度重视,及时部署防控工作,并积极组织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等单位及部分省份的专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科技攻关。据农业部兽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证实猪“高热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毒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引起的。在此基础上,防控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一是确定了致病病原。2006年7月以来,通过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分离鉴定,已分离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也称猪蓝耳病)病毒变异株。经动物试验证实,该病毒为引起猪“高热病”的主要病原。为区别一般蓝耳病,专家确定该病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二是诊断试剂研制取得成功。去年11月研制出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专用诊断试剂,目前已在各地大量使用。三是疫苗研究取得突破。为预防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农业部组织有关单位研制出猪蓝耳病灭活疫苗
我国生物技术15年内有望跻身世界前三---2007年4月20日
我国生物技术与产业有望用5—15年的时间跻身世界前三位。这是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王宏广教授于昨天在沪上召开的“第四届中欧生物与医药技术企业对接会”上描绘的令人振奋的前景。中国被公认为是全球最大的生物产品潜在市场,有预测认为,到2020年我国生物产业的市场总额将达40万亿人民币。有关人士介绍,生物技术已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我国用于这一领域的研发投入较之1999年增加了3倍。政府投入的增加进一步促使我国的生物技术与产业从跟踪仿制向自主创新转变,从实验室探索到产业化转变,从单项技术突破到整体协调发展转变。目前分布在全国各地的299家科技园区中,有100多个均有生物技术研发的项目。王宏广教授认为,我国发展生物技术具有制度、资源、人才(华人)和潜在市场的四大优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拥有动植物、微生物约26万种,是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同时,我国拥有4100多个研究所,56万余名专门研究人员,“当然,除了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外,平均每万人中,只有17人从事生物技术相关产业的比例在全球排位较后。”在会上,王宏广教授替近千名与会的欧洲中小型生物技术
兽药注册及地方标准审评会议在北京举行---2007年4月25日
2007年4月17-20日,农业部兽药评审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兽药注册及地方标准技术审评会议。于康震所长(主任)及副所长高光(副主任)出席了会议,来自全国部分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省级兽药监察所的22位专家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对18个化学药品注册品种及50个兽药地方标准升国家标准品种进行了技术审查,提出了具体的意见。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列入受理目录的兽药地方标准已经进行技术审查阶段,第二轮兽药地方标准升国家标准的审查工作正式启动。
兽药注册及地方标准审评会议在北京举行---2007年4月25日
2007年4月17-20日,农业部兽药评审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兽药注册及地方标准技术审评会议。于康震所长(主任)及副所长高光(副主任)出席了会议,来自全国部分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省级兽药监察所的22位专家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对18个化学药品注册品种及50个兽药地方标准升国家标准品种进行了技术审查,提出了具体的意见。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列入受理目录的兽药地方标准已经进行技术审查阶段,第二轮兽药地方标准升国家标准的审查工作正式启动。
农业部关于发布2007年第一期兽药质量抽查情况的通报--2007年
农业部关于发布2007年第一期兽药质量抽查情况的通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厅(局、办):按照我部统一部署,各地组织完成了2006年第四季度兽药(兽用生物制品除外,下同)质量监督抽检计划,现将抽检情况通报如下。一、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本次抽检兽药产品5332批,合格4117批,合格率77.2%,比三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比2005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其中,生产环节抽检517批,合格率97.1%,比三季度下降0.4个百分点;经营环节抽检4236批,合格率75.0%,比三季度提高2.9个百分点;使用环节抽检579批,合格率75.5%,比三季度提高1.5个百分点;水产用兽药抽检194批,合格率68.0%,比三季度下降17.3个百分点(不合格产品汇总表见附件1)。本次共抽检28个省份的兽药产品,各省被抽检兽药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各省兽药合格率见附件2)。根据重点监控企业划分原则,确定北京科尔兴药业有限公司等23家兽药生产企业为重点监控企业(见附件3)。抽检结果显示,四季度兽药质量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非法生产问题突出,假兽药共133批,占不合格产品总数的17.6%。